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第九組環境荷爾蒙


前言

    曾經,純淨無暇的星球孕育出許多美麗的生命,曾幾何時,人類先進的科技與化學物質,悄悄地改變了我們過去一般大眾所認知的有毒物質,大多是毒性相當強、且在短時間就會發作的,比如農藥,但有些物質如戴奧辛、酚甲烷,雖然不會產生即時性的病害,卻會透過食物鏈累積進入生物體內,包括人體,形成「假性荷爾蒙」,產生類似荷爾蒙的作用,干擾內分泌機制,特別是生殖功能,造成如精蟲數的減少或畸形胎兒發生率提高;科學界也認為,環境荷爾蒙物質也有可能增加致癌的機率。面對環境荷爾蒙,您不可不知道的潛藏危機…
環境荷爾蒙是一種外來或人造的化學物質,當它進入我們體內時,會讓人體內分泌系統誤以為是荷爾蒙加以吸收,佔據了在人體細胞中正常的荷爾蒙位置,而干擾人體器官或發育的障礙。

壹、DDT

    1750年工業革命起,工業界陸續合成許多嶄新的化合物,發明不少當時被稱為奇蹟的合成化學物質,其中DDT殺蟲劑,創造人類乾淨舒適的環境,從世界大戰中開始大量的使用。
一九四五年,瑞士的化學家穆勒(Paul Mueller)發明合成了DDT(Dichloro-diphenyl- trichloroethane)能夠有效地殺除蚊蟲、控制瘧疾蔓延,一時之間DDT功德無量,遍及全球。穆勒也因為DDT的發明於一九四八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DDT最先是在1874年被分離出來,但是直到1939年才由瑞士諾貝爾獎獲得者化學家Paul Muller重新認識到其對昆蟲是一種有效的神經性毒劑。 DDT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開始大量地以噴霧方式用於對抗黃熱病、斑疹傷寒、絲蟲病等蟲媒傳染病。例如在印度,DDT使瘧疾病例在10年內從7500萬例減少到500萬例。同時,對家畜和穀物噴DDT,也使其產量得到雙倍增長。DDT在全球抗瘧疾運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Rachel Carson(爾卡森)在其發表著作《寂靜的春天》中高度懷疑,DDT進入食物鏈,最終會在動物體內富集,例如在禿頭鷹和魚鷹這些鳥類中富集。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發現這類有機氯殺蟲劑會破壞生態環境,許多研究指出這類殺蟲劑的構造與性荷爾蒙相似,流入水中,集中魚體,可造成男女生育失調。由於生化作用難以分解DDT,當它進入食物鏈後,可以造成動物和人的體內毒性累積,影響到整個人類的健康和安全,更造成多種動物瀕臨滅絕。像白頭海雕變得稀有是因為它們吃了被DDT污染的魚,這使得它們產下的卵的卵殼非常薄,只有為數極少的卵能夠順利孵化,一些昆蟲也會對DDT逐漸產生抗藥性、以對抗人類由於人口無節制增長而對自然界無休止的掠奪。基於此,許多國家立令禁止使用DDT等有機氯殺蟲劑。
由於在全世界禁用DDT等有機氯殺蟲劑,以及在1962年以後又放鬆了對瘧疾的警惕,所以,瘧疾很快就在第三世界國家中捲土重來。今天,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第三世界的國家(非洲),每年大約有一億多的瘧疾新發病例,大約有100多萬人死於瘧疾,而且其中大多數是兒童。瘧疾目前還是發展中國家最主要的病因與死因,這除了與瘧原蟲對氯奎寧等治療藥物產生抗藥性外,也與目前還沒有找到一種經濟有效對環境危害又小能代替DDT的殺蟲劑有關。
    實際上DDT對生物和人體是有害的,不過這種有害性是在以後十多年的一系列實踐過程中逐步發現和證實的。
20世紀中起,科學家們通過對多種實際現象的觀察,並進行過多種科學實驗才陸續取得了以下的認識:
    粉狀DDT不容易通過人的皮膚被吸收,所以表現不出它的毒性,但它溶於油以後肯定是有毒的。如果液體DDT被人吞咽下去,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就大量地貯存在富於脂肪質的器官內。
    DDT通過食物鏈上的各個環節由一個機體傳至另一機體。如在苜蓿地裏撒了DDT粉劑,而後用這裏的苜蓿作為雞的飼料,雞所生的蛋就含有DDT了。
    DDT滲入水體,就會進入水生生物體內。1960年美國漁業及野生生物服務處的調查報告說:有些地方為了控制蛆蟲而大面積地噴灑DDT,結果在距離噴藥區約15公里的小河灣裏,發現魚的身體裏含有DDT。經研究,地面的含有DDT的雨水,通過土壤、岩石的細孔和裂隙不斷往下滲透,使地下水體受到汙染。由於地下水的流動,又把DDT帶入小溪與河流之中,並且進入河裏的生物體內。
    DDT在殺滅害蟲的同時,也大量殺滅益蟲。美國伊利諾州自然歷史考察所的巴克博士在1958年發表的著作中說明:DDT不僅殺死了要消滅的樹皮甲蟲,也殺死了許多益蟲。毒物在樹葉和樹皮上形成了一層很牢的黏膜,秋天,榆樹葉落到地上,恰好是蚯蚓喜愛的食物,於是DDT進入蚯蚓體內,深積在蚯蚓的消化道、血管、神經和體壁中。有的蚯蚓抵擋不住這種毒劑而死去,而活下來的蚯蚓則成為鳥兒的食物,11條蚯蚓就可以使一隻鳥致死。

貳、塑膠及寶特瓶

    塑膠對人體及環境的影響罄竹難書,包括其在製造過程中所釋放出的有毒化學物質,且快速地消耗地球的原油資源,使用後遺留無法分解之塑膠廢棄物,對環境更造成可怕的汙染。但不可否認的,塑膠卻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材料,舉凡汽水、瓶裝水、奶瓶、水壺、保鮮盒、洗碗精、洗衣精、塑膠袋等,各種吃的、喝的、用的,幾乎無所不在。
  既然我們無法與塑膠類製品清楚地劃分界線,那就需要學習與之和平共處之道。在使用塑膠類食品容器或包裝時,應注意材質為何,避免盛裝高熱或過酸之食品,導致可塑劑等物質汙染食品,造成食品衛生安全疑慮。
  為了便於區分各種不同塑膠材質,國際間慣用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Plastic Industry; SPI)的編碼來辨識,有助於民眾分類後繼續回收再利用。一般塑膠類共分為七類,可由容器底部或標籤上的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辨別。
塑膠分類代碼為1,俗稱寶特瓶,常用於汽水瓶、瓶裝水、食用油瓶、微波食品的塑膠盤等。質輕、不揮發、耐酸鹼,硬度及韌性佳,約250℃時才會分解,除原有之衣物、帆布等用途外,廣泛地被用於各種容器的製造。
  PET燃燒後,主要產生一氧化碳及乙醛,另外還可能產生甲烷、乙烯及少量的苯。純PET在燃燒後,並不太會導致嚴重的空氣汙染。但近年來有研究發現:寶特瓶用了9個月後,會釋出微量的鄰苯二甲鹽酸(DEHP)。DEHP在高溫下可能會產生致癌物,且在裝熱食和高油脂食物時,會由塑膠進入食物裡而攝入人體,對發育中的男性生殖系統有很大的影響,精子數量較少、精子DNA也會受損,另也可能引起血栓、微血栓,並危害肝與肺的功能。
塑膠分類代碼為2,常用於塑膠袋、垃圾袋、各種半透明或不透明之塑膠瓶,如牛奶瓶、水瓶、洗衣精、洗髮精、機油等塑膠瓶等。可耐腐蝕、耐酸鹼,但不耐高溫。
  聚乙烯(PE)燃燒後,主要產生一氧化碳;在少數情況下,也可能產生甲醛、酮類、脂肪酸、甲烷及乙烷等物質。一般而言,純PE在燃燒後,亦不會導致嚴重的空氣汙染。
塑膠分類代碼為3,多應用於工業產品中,但大多在非食品方面,像水管、雨衣、書包、建材、保鮮膜、雞蛋盒、調味罐等。可塑性高,製造過程中經常會添加塑化劑鄰苯二甲鹽酸(DEHP),來增加塑膠的延展性,其對人體的危害見PET之介紹。
  另外,PVC製造過程中常用的安定劑包括鉛、鎘、鋅、鋇、錫等金屬鹽類,這些金屬會從PVC製品中滲出,而危害人體健康,其中鉛的慢性或急性暴露,會使小孩神經失調,阻礙其智商發展,婦女則會有生殖方面之問題,且可能會致癌。鎘則會影響腎功能,且可能會導致肺癌。
  PVC燃燒後,可能產生氯乙烯單體、鹽酸、光氣、戴奧辛(dioxins)等具致癌性或呼吸道刺激之物質;戴奧辛是種高度毒性物質,可能導致癌症和其他病症,故行政院環保署已逐步禁用。
塑膠分類代碼為4,常用於玩具、包裝用的塑膠袋等。耐腐蝕、耐酸鹼,但不耐高溫。
塑膠分類代碼為5,常用於水杯、布丁盒、豆漿瓶、優酪乳罐、醫藥罐、尿布等。耐酸鹼、耐化學物質、耐碰撞、耐高溫。PP燃燒後之毒性產物,類似聚乙烯(PE)。
   塑膠分類代碼為6,未發泡的PS用於食品容器,如養樂多、布丁盒、優酪乳、外帶飲料杯等。發泡後的PS則廣泛用於單次使用之餐具,如保麗龍免洗餐具、部分泡麵碗、冰淇淋及蛋糕盒等。吸水性低、安定性佳,遇高溫可能會釋放出苯乙烯等可能致癌物質。
  PS燃燒後之毒性產物,主要為苯乙烯、苯、及一氧化碳,另外尚可能產生甲苯、甲烷、乙烯等。苯乙烯在高濃度下會導致呼吸道、黏膜、及皮膚之刺激,濃度過高時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心律不整,並損害肝臟及腎臟功能。
   塑膠分類代碼為7,例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 PC)、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 PLA)。
聚碳酸酯 PC  常用於嬰兒奶瓶、運動水壺、水杯等。質輕、透明、機械強度高、耐高溫,但近來研究發現,以PC質材的容器盛裝食物或飲料,可能會有雙酚Abisphenol A; BPA)滲出的危險。
聚乳酸 PLA  PLA是以玉米提煉的乳酸為單體,經化學合成的新型生物可分解高分子材料,具有無毒、無刺激性、生物相容性好、強度高和可生物分解及吸收等特點,不汙染環境,是目前最有發展前途的可生物分解聚合物。
由於以PLA所製成的容器,廢棄在土壤或堆肥環境中可被微生物完全分解,具有環保優勢,將來應可取代破壞地球環保生態,以及潛在含有致癌物質的石化聚合分子產品。
以食品包裝而言,這七類塑膠中,較安全的是第二、四、五類,HDPELDPE都是由C2H4聚合而成,其中HDPE硬度比LDPE高,結構相對穩定,安全性也較高。PPC3H6聚合物,耐高溫。這三類聚合物都不帶氧原子,不容易與陽光、空氣反應,因此化學結構較安定、使用年限較長,即使表面刮傷也不會釋放毒物。但要注意:這三種類塑膠的顏色均為白色略透明,若製造過程加入色料使其改變顏色,應盡量避免購買。
  PET(第一類)在使用上需注意勿受光照及避免置於高溫環境中,但因單體原料毒性強,仍建議要減少使用。PVC是焚化爐燒出戴奧辛的首要元兇,基於環境與健康的考量,第三類塑膠應是全民必須共同減少使用的一種塑膠材料;此外,保麗龍(第六類)也是應盡量減少使用的塑膠材料。
  在5870℃、相對溼度90%的環境下,若加上適量微生物,PLA可在26個月即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早期是開發在醫學上使用,如手術縫合線及骨釘等,於今日已逐漸轉入於一般食品包裝及器具,目前應用範圍有:冷飲杯盤、糖果、花束包材、瓶子、衣物纖維、農業生態覆膜、沙發、窗簾、寢具、枕頭、棉被、發泡物、高淨度溶劑等。
戴奧辛共同的特性
    在已知的210種戴奧辛類物質中,其共同特性為:
化學性質:強安定性、結構穩定、不具活性。
抵抗性強、與水之溶解度非常不好、揮發性非常低。
物理性質:不易熱解(大於700)、不易光解。
生物性質:不易被微生物分解、不易被代謝、半衰期長、具生物累積與放大性質。
戴奧辛為致癌物
    流行病學研究證實,戴奧辛可能是多部位的致癌物。在流行病學的研究中發現,在戴奧辛處理下,軟組織肉瘤的發生率增加、呼吸道癌症、非哈金氏淋巴瘤與胃癌發生率亦有增加的現象;而1968年日本發生震驚世界的米糠油中毒事件的受害者中,肺癌與肝癌的發生率也有明顯增加。 對生殖與發育的危害
  1979年,台灣發生米糠油受多氯聯苯污染的事件,當年事件造成2,000多位民眾食用後受到多氯聯苯污染毒害,在此次米糠油中毒事件中,受害者除了身心的創痛,其生育的後代更發生存活率降低、身體結構的異常、成長遲緩、身體功能異常等現象。
  國際上的案例曾發生:暴露在多氯聯苯與戴奧辛類似的物質的荷蘭小孩,其神經行為、甲狀腺功能、與肝臟的酵素受到影響。 健康的危害
  戴奧辛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歸類有下列幾項:
神經毒性: 周邊神經病變、疲勞、憂鬱、行為改變等。
肝臟毒性:肝炎、肝腫大、體內酵素不正常等。
生殖毒性:雄性;精子數目減少、雄性激素含量降低、睪丸與其他生殖器官重量改變、睪丸型態改變、生殖能力降低。雌性;生理週期荷爾蒙不正常變動、新生兒體重降低、生殖能力降低。
畸胎毒性:唇顎裂、腎臟病變之畸形兒、畸胎。
免疫毒性:降低免疫力、淋巴功能退化、影響白血球之成熟與分化。
焚化爐排放之戴奧辛對其附近居民的影響
  戴奧辛的污染不只是對住在附近居民有影響,焚化爐製造出的戴奧辛,將排放到空氣、水、土壤中,並在農產品、肉類、牛乳、雞蛋、海鮮中累積,當人類攝取這些食物的同時,也正在攝取戴奧辛,這是一般人暴露或攝取戴奧辛最重要的途徑,據估計,人類攝取戴奧辛的主要途徑中,約有97-98%來自飲食,2-3%來自呼吸。 風險承擔
  德國當代很有名的社會科學家貝克(Ulrich Beck)在其《風險社會》一書中強調:工業革命後,企業為追求利潤,積極從事新科技的開發與發展,在未了解其對人類或生態可能造成的威脅之前,科技就已商業化。在科技、經濟、利潤的循環中,現有科技官僚體制,可能無法防範科技對人類、生態所帶來的潛在危機,這樣的風險,人類是否仍然要無限制的開發與利用,今後仍需繼續探討與有所保留。
    俗稱:「雙酚A」。研究發現以PC質材的容器盛裝食物或飲料,可能會有雙酚Abisphenol A; BPA)滲出的危險。在冷水中,仍會釋放出酚甲烷,只是接觸到滾燙的熱水,釋放速率將會提高15-55倍。

參、清潔劑

市售洗碗精、洗衣精、浴廁清潔劑有三分之一含過量的壬基酚聚乙氧基醇類(NPnEO,環境荷爾蒙的一種),如果因碗盤未洗淨而吃下肚,會干擾人體內的荷爾蒙變化,並造成雄性動物雌性化;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日前公布這項調查報告,洗衣精中壬基酚濃度最高者,甚至是歐盟標準的120倍,十分驚人。環品會董事長劉銘龍表示,共三十三件檢測樣品中,就有三分之一檢出含壬基酚超過歐盟標準,顯示國內壬基酚濫用問題十分嚴重;且由於業者多半標示不清,消費者也很難從標示上看出端倪。
壬基酚(NP)是環境荷爾蒙的一種,只要含「壬基酚聚乙氧基醇類化合物(NPEO)」的非離子界面活性劑排入河川後,經細菌分解就會產生壬基酚。
    環保署說明,壬基酚、壬基酚聚乙氧基醇兩種物質,符合《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特性,故正式依《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公告列管。九十七年一月一日起,禁止使用於製造家用清潔劑,並逐步要求相關業者進行申報、設置偵測及警報設備、危害預防及應變計畫、專業技術管理人員等相關工作。
    你覺得食慾不好、煩躁易怒、還有憂鬱症狀嗎?也許換一個牌子的清潔劑,情況就會大幅改善。市面上清潔劑水準良莠不齊,有些還含有毒物質,早就令人憂心。以壬基酚聚乙氧基醇類化合物製成的洗潔劑,排入水中後,會分解出殘留親脂性,難溶於水的壬基酚,在自然界中因分解不易,會廣為流佈到河川、河川底泥和地下水中,經過水生物、微生物、蝦和魚等食物鏈,移轉到高一級生物體中。因為屬脂溶性,壬基酚進入人體會儲存在脂肪組織或肝臟、卵內,不易排泄,形成生物累積,透過生物濃縮長存在生物體內,影響生物體甚至人體生理作用。因其分子結構酷似雌性荷爾蒙,會和體內激素受體錯誤結合,可能造成雄性生物體雌性化或中性化,影響生物族群繁衍,甚至有瀕臨絕種危機。
1998年就有研究資料指出,壬基酚會使男性的睪丸無法分泌足夠的睪固酮,而導致睪丸不降、尿道下裂,甚至引起睪丸癌,也會提高前列腺癌罹患率,對男性生殖系統產生嚴重威脅;另有研究指出,由於壬基酚屬於異動情素的一種,常易與受情素受體結合,會增加女性乳癌及生殖系統癌症的風險。
學者建議,最好從標示上辨別,如果產品上的成分、有效期間、公司地址及電話都標示得清清楚楚,基本上就可以信賴。環保署毒性化學物質管理處副處長袁紹英,則建議消費者認明環保署頒發的「環保標章」,他表示,目前無論是沐浴乳、洗手乳、洗衣精、洗碗精、廚房清潔劑、地板清潔劑等,都有許多環保標章產品可供選擇,在官方的檢驗把關下,絕對不含壬基酚等有害物質。

肆、結語

    我們最害怕的不是絕種,而是人類不知不覺地慢慢被侵蝕環境荷爾蒙確實會影響內分泌,但基因的突變,佔了多少因素,我們不知道的比知道的還多。在無知的狀況下,我們抱著極大的危險做賭注,別讓後代的健康成為我們的籌碼,否則我們積欠下一代更多。
    「搶回失竊的未來,保護我們的後代,抵制環境荷爾蒙,減少塑膠的使用,愛護我們的地球,保護地球,從『心』做起。」

伍、資料出處

DDT資料來源:

DDT影片來源:

http://www.wretch.cc/blog/fsj/5009571


環境荷爾蒙資料來源:
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746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